渝北网  >   经济
老产业为何焕发出新活力——探访大湾镇三沟村葡萄园的“成长路”

外国游客慕名而来

三沟村葡萄园正在修建的葡萄长廊

  在优惠的扶持下,我区各地农产品基地今年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尹梁宇胡瑾 摄

  天朗气清,微风在大湾镇三沟村的葡萄园中欢乐地轻轻吹拂。11月不仅阳光总是让人惊喜,三沟村这片面积并不是很大的葡萄庄园今年的葡萄销售额更让园子的主人谭钦燕欣慰不已。今年37岁的她,创业6年,完成了从都市白领到创业成功农民的“华丽”转身。

  “很多人说,你放着在大城市好好的工作不干,回到乡下当农民好不划算哦。”谭钦燕望着自己的葡萄园感慨地说道,特别是自己的父母当初也很不理解,他们含辛茹苦地把她供养大,并且在重庆的一家公司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怎么就走了父母的老路,又回到老家来当农民了呢?

  这还得从谭钦燕回来以前说起。在重庆主城区上班时,她的收入尚可。有一天与其合租住房的朋友提着两大袋水果回到家里。“买这么多葡萄啊,上次买的不是还没吃完么?”谭钦燕不解地问到,朋友却说饭可以不吃,葡萄不能不买。那是谭钦燕第一次认识到水果的魅力竟如此之大。

  2011年,谭钦燕筹资建起了自己的葡萄园。“刚开始的时候全凭着满腔热情,对怎么种植葡萄却是两眼一抹黑。好在国家政策好,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谭钦燕说,镇里协助她到区农委争取到了农民创业的项目资金,庄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花了几十万元,基本都是这些项目资金支持的。更重要的是,区农委还派专家到园里来指导技术。“前两年我的技术不太成熟,种出来的葡萄远远没有达到理想标准,要么小要么酸。幸好区农委的专家不厌其烦地到庄园里来现场指导,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改良葡萄的品种,才渐渐好了起来。”

  经过几年的辛苦劳作,到目前为止,庄园的面积达到了40亩左右,年产量近3万斤。谭钦燕介绍,庄园定位为走中高端路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品种是从欧洲引进的巨玫瑰和夏黑,受到了游客的青睐。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慕名而来,葡萄园的产值超过了50万元。

  先富带动后富,是谭钦燕心中一直以来的目标。庄园发展过程中,谭钦燕雇佣了不少村民前来做事,解决了本村村民的就业问题。谭钦燕说:“我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年给乡亲们的工钱在15万元—20万元之间,今后产业做大了还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

  目前,谭钦燕的庄园获得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下一步,她将努力把葡萄做成有机食品,进一步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价值。今年,谭钦燕再次获得了区农委的帮助,由区农委出资50%,谭钦燕自筹资金50%,建设一条“葡萄隧道”。隧道长约700米,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葡萄隧道’建成以后,将成为天然的遮阴场所,游客们不仅可以在‘葡萄隧道’里面采摘,同时还可在隧道附近的停车场停车,在餐饮区享受农家菜,相信这样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想到未来,谭钦燕充满了信心和感激。“因为有国家的帮助和支持,我的产业才做得这么好。”谭钦燕希望有更多人投身于农业创业这项事业中来,让这个古老的产业换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编辑: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