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经济
用美丽“点亮”乡村幸福生活 ——我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

大盛天险洞村居民新居 本报记者任天驹 摄

  日前,记者走进我区美丽乡村示范村——茨竹镇放牛坪村时,被一望无际的梨树、整洁靓丽的农民新居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呢?

  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建设临空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要求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按照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治理民主和谐美的“五美”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补齐三农短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序实施各项建设任务,已经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点)和休闲农业基地15个。

  如今,在渝北大地之上,一处处精品农民聚居区、一项项增收的产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正在展示着处处皆景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人居环境“美”起来

  记者在兴隆镇牛皇村看到,农家小院,土坯房、老祠堂修旧如旧,石磨盘、旧农具精心存放,老墙老屋老物件瞬间就能勾起人们记忆中的乡愁。

  如今,环境美化了,心气顺畅了,村民的意识也在转变。老百姓自发参与农村环境的保洁,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同时,该镇还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兼职队伍,落实了日常运行费用,长效保持农村人居环境干净。

  乡村之美,首要是净。在大盛镇,村民院落里过去随处可见的散养的鸡、鸭、鹅不见了,实行统一的圈舍养殖,昔日遍地家禽粪便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庭院处处环境显得干干净净。

  这得益于我区规范畜禽养殖的统一行动。一方面在试点镇通过向村民统一发放家禽养殖圈舍,将庭院右侧的指定地点作为养殖场地;另一方面,编制了《渝北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14——2017)》,关闭禁养区、限养区内所有养殖场,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5个,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使乡村环境干净了起来。

  村民荷包“鼓”起来

  乡村要富,先要修路。近年来,我区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重点民生事。去年,南北大道如期建成通车、茨竹段已开工建设,新统大路即将竣工,新改建国省道和农村道路500公里,完成“硬化路村村通”870公里,镇、村通畅率和撤并村通达率达100%。建成村社人行便道304.53公里,农机可通达道路53公里,解决了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在改善村民出行条件的同时,我区还把发展产业作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

  每年仲秋,茨竹镇放牛坪村黄橙橙的梨子挂满了枝头,梨子飘香透出丰收的味道,让广袤的乡村热闹了起来。目前,放牛坪村已发展黄花梨等10余个精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遂有“万亩梨园”之称。

  不仅如此,放牛坪村还将致富柏油路修进了深山,将梨果种植融入市场经济,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把梨果销售到全国各地。村民不仅挣回了“油盐钱”,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这一年,来镇上摘葡萄、采李子的人多了,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统景镇村民刘光茜告诉记者,这样的喜人场景,得益于统景镇印盒李子产业基地的发展,以乡村旅游为延伸的产业联动,让统景化身“四季果乡”,逐渐实现了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我区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目前,全区累计发展特色果蔬60余万亩、中药材2.2万亩、休闲渔业1.5万亩;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166个,培育华兴“高山葡萄”等市级名牌农产品22个,注册涉农商标222件。

  产业兴则农民富。全区以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放牛坪万亩梨子基地、印盒李子基地成功创建3A乡村旅游景区,建成兴隆花海(二期)、木耳七彩大庄园等乡村旅游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农民聚居区“靓”起来

  走进古路镇草坪村农民聚居区,青砖勾缝,白墙灰瓦,无论是屋檐下挂着的一盏盏灯笼,还是大门上贴着的一副副对联,处处透露出浓郁的巴渝民俗风情。在古路镇草坪村负责人的指引之下,记者发现,屋檐下的灯笼上均印着慈孝字句,门前的对联内容也与慈孝相关,居民家中的墙壁上贴着反映慈孝内容的书画作品或剪纸作品……

  “慈孝是古路文化中最突出的元素,我们的农民聚居区建设自然也要突出这一特色,把传统民俗与特色风貌相结合,户户配慈孝楹联、《二十四孝》挂图、慈孝书籍,还开展了‘慈孝家庭’的评选活动,把新居建设融入慈孝文化,让新村建设在慈孝文化中焕发出光彩。”该负责人表示。

  在石船镇青杠村,农民聚居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致,一幢幢宽敞明亮、舒适温馨的雅致楼房,与青山绿水和谐共生,已然呈现出一派恬淡怡人的田园景象。

  在渝北,为建设舒适乐居的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两年来,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的原则和居民新村布点规划要求,利用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区位、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当地特色内涵,严格建设风貌,完成38个聚居区的提档升级,新建石船镇石壁村等聚居区20个,完成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实现农户聚居2375户,惠及7125人。

  “按照规划,我区将在2020年前完成100个村落的农民聚居区建设,按照‘一村一景’的建设思路,我们在规划、建设时就着重突出了当地特色,譬如统景镇印盒村突出了李花,中和村突出了柑橘等等。”区城乡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聚居区的建设,始终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导向,不断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美起来,口袋鼓起来,聚居区靓起来。小康路上,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好的生活,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呈现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