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时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渝北农村大有作为——我区干部群众对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充满信心

?

市民在石船镇民利村100亩特色橘子园采摘

本报记者任天驹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

  机衔接,从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

  作为一个大农村与大城区相结合的大区,农业发展一直备受渝北各界关注。近年来,渝北按照绿色化、融合化、智能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渝北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变、向规模高效转变、向农旅融合转变、向改革驱动转变、向科技创新转变以及向精深加工转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党的十九大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区在未来发展中将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区内相关部门、乡镇、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大家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这一话题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提供技术支持,助推农业增产增收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作为我们农服中心,就是要把最新的政策、技术尽快带给农民群众,帮助他们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增加他们的收入。”说这话的是统景镇农服中心副主任吴成蓉。

  在吴成蓉看来,统景的歪嘴李、梨橙已经具有相当名气,尤其是随着统景镇融合发展,统景农业的附加值在不断提升,“就以今年李花赏花季为例,我们就组织农户开展农副产品展销,带动景区内实现农副产品和农家乐营业收入260余万元,乡村旅游实现综合收入约1000万元。”吴成蓉告诉记者。

  吴成蓉介绍,下一步统景镇农服中心除了继续深入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外,还将加大对农民创业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农业创业就业使用技能培训,从源头提升农产品品质,助推统景农业实现更好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产体系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之一,对农技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洛碛镇农服中心主任陈伟说,今年以来,洛碛镇积极开展大田作物发展,引进糯玉米、高粱新品种示范种植,并设立沙地村水稻病虫害监测点,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技术专业培训及发展果蔬种植示范点,邀请区农委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引进蔬菜品种试验示范,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接下来,我们将对村民积极开展培训、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帮助农户和种植大户增产增收,进一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同时,抓好农业安全,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扩大农业外延,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重庆纬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维琼表示。

高维琼与中药材的结缘源于2015年区农委组织的一次参观学习,那次学习让她嗅到了中药材的商机。随后,在区农委的帮助下,她开始了自己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为了有效利用空间,高维琼想出了在树干上种石斛,在树下种白芨的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单位空间产量的最大化。如今,高维琼创办的重庆纬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连续四年被评为渝北区龙头企业、优秀示范合作社、优秀示范农家乐。

“我想将农业养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对于未来,高维琼有着自己的打算,她表示计划建立一个亲子体验休闲与养老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区,让中老年游客在此休闲登山健身,并结合养殖业和中药材基地,烹饪药膳,供游客健康养生。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让我们对今后发展更有信心。”统景镇中和村梨橙种植大户李平告诉记者。

十多年前,李平开始在自家的三亩果园里试验栽种优质柑橘,尝到甜头后,2000年前后,他又通过流转近邻的土地将农场扩大到30亩,其中还包括一个3亩的鱼塘,这为他后续发展观光采摘、垂钓、吃刨猪汤等休闲项目打下了基础。现在,李平的农场在统景镇已经是小有名气。“这还要感谢镇农服中心组织我们参加培训,学会了留树保鲜这个技术,现在我园子里的梨橙采摘可以从头年11月延续到次年4月,光是这点,每年就吸引了不少游客。”李平说道。

说起自家农场今后的发展,李平信心满满:“现在党委政府重视农村发展,重视农业发展,从资金投入、技术帮扶、政策支持上都给予我们很多便利,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发展特色农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推进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让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区农委经作站站长李纯凡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区坚持“生态绿色、规模高效、精品特色”导向,以南北大道、统大路、两江大道北延伸段周边为重点,加快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绿色蔬菜、名贵中药材、生态渔业等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全年新发展中药材、布朗李、生态渔业等特色高效农业7200亩,改造提升标准化产业基地6580亩,新引进特色高效农业品种135个。明年,区农委将继续以特色高效、融合发展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基地为抓手,全面提升特色高效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名优果蔬、中药材等现代高效农业品种,力争全年新发展特色水果、绿色蔬菜、生态渔业等现代高效产业10000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基地5000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对我们来说,这是一颗‘定心丸’,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而言,这也是一粒‘活络丹’。”木耳镇金刚村村委会副主任杨玲告诉记者。近年来,木耳镇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为契机,坚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着力农旅产业扶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方向,探索了村集体经济“一配二捆三带头”的“木耳干股123”模式,而金刚村就是其中一个试点村。得益于这种模式,目前,该村的龙潭子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这种发展模式,做好龙潭子的环境整治,把这里打造成为承载人们乡愁的地方,吸引更多人到这里来游玩,从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杨玲说。

?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