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经济
只要你想高飞 菜鸟可成雄鹰 ——来自渝北创业孵化器漫调e空间的创业故事

正是这次欧洲之旅,让周睿下决心辞职创业

本报记者 兰卓 提供

  仅仅在美团一个渠道上不到一年的销量,就达到3000副眼镜;今年在南京、成都等5个城市开店,每个店都实现当月盈利……他们是如何做到比大型品牌眼镜店还牛的?

  这个眼镜品牌叫惟妙眼镜,公司在渝北区的创业孵化器——重庆翼空间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旗下的漫调e空间里,其创始人是周睿。12月7日,在渝北区龙山街道,重庆翼空间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梅告诉记者,创业前周睿是重庆某大型国有通信公司年薪数十万元的高管,创业中他经历了“生死边缘的挣扎”,他的故事激励了漫调e空间里的很多创业者。

  是当零件还是当发动机?

  2012年之前,在很多人眼里,周睿是风光的——他是重庆某大型国有通信公司最年轻的高管,拿着数十万元的年薪,可谓前程似锦。但是,周睿的内心并不快乐——表面上似乎春风得意,对于未来却有些迷茫。

  他曾做了一个比喻:某大型国有通信公司是一台设计好的机器,每一个人就是这个机器上的某个零件,高管就是这个机器里比较光鲜的那个零件,这个机器强调各个零件去做好执行。周睿不想当零件,他想当发动机。

  “我能行吗?”想到自己真的要去创业,他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彷徨。在这期间,他遇到一位成功的创业者,看到他充满自信地聊事业和生活,特别羡慕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遂向他请教,他的一句话让周睿犹如醍醐灌顶:“其实,最开始我也是一只小菜鸟,但那有什么?菜鸟也能长出鹰的翅膀!”

  2011年10月5日,周睿在欧洲旅行。当天,有一个噩耗传来,乔布斯死了,年仅56岁,百年一遇的商业巨星就这样陨落了。

  周睿终于想通了:人生其实只有匆匆数十年,应该抓紧时间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再不创业就老了!

  “我的一生准备这样度过:我不愿意做一颗光鲜的零件,我希望成为一台动力澎湃的发动机。”在回重庆的飞机上,周睿这样写道。

  做一家有良心的眼镜店

  怎么选创业项目?创业从哪里开始?周睿的创业项目是做眼镜,这个选择缘于他的一个心结。

  上大学刚开始戴眼镜时,周睿在一个月内打球摔坏了两副眼镜,当时每副眼镜配下来也得100多元。家里每月给他的生活费也只有200元,他一向比较自立,不愿意向家里要钱或找人借钱,自己硬是靠打工和挣奖学金撑过来了。但即使是这样,连续两个月吃咸菜加白饭的经历让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周睿与几个创始合伙人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都戴眼镜,都有很深切的痛点:眼镜卖得太贵了,一副进货价100元的眼镜,卖你500元是交情,卖你1000元是行情。

  有没有办法改变眼镜业的行情?周睿认为,互联网无疑是最好的武器。但到底怎么干,他和合伙人还是没有确定的方案。不过,大家对进入这个行业形成了高度的共识——做质优价廉的眼镜。

  经过整整一年时间的反复试验,周睿和伙伴们最终选择了一个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即O2O(Online to Offline)用“互联网 写字楼店”的模式,网上商城做宣传和下订单,写字楼店提供眼镜的试戴、验光和售后服务。

  这种模式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一方面宣传效率的大幅提高,而另一方面房租、人工、存货等成本的大量节约。

  对顾客到底有多少好处呢?周睿算了一笔账:同样的价格,我们的眼镜比品牌眼镜店里的还要好。

  要去“做”眼镜而非仅是卖眼镜

  互联网就有这么神奇,网上来的顾客多了,成本控制住了,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一个“大坑”便悄然而至——当时卖的眼镜从几十到几百元一副都有,眼镜品质参差不齐,顾客刚买的时候感觉很好,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眼镜品质上的瑕疵开始慢慢显现。

  在回访中,周睿发现部分客户满意度在不断下降。开始的时候确定不了原因,他就去跟老客户聊天,期望直接发现问题所在。

  某天,有位老客户说,三个月不到他的眼镜就坏了。来修眼镜时,他说了一句话让周睿心里五味杂陈:“反正都很便宜,你们服务态度也很好,质量差点也没关系,就是拿来修有点麻烦。”

  周睿陷入了沉思,我们做眼镜的初心是什么?难道是那些信任我们的顾客认为和其他眼镜店一样吗?或者说“便宜无好货”吗?

  周睿认为,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最稀缺的是用心做出来的高品质产品,“我们创业的初心就是,让顾客们能戴上高品质低价格的眼镜,因此要去‘做’眼镜而非仅是卖眼镜”。

  菜鸟团队到工厂当学徒

  作为一个典型的菜鸟团队,要做高品质的眼镜谈何容易?周睿决定和自己的团队先去眼镜工厂拜师学艺。

  由于没有眼镜工厂的人脉,一开始都是毛遂自荐,很多时候遭遇白眼。“有一次,我们被人撵出工厂,还被恶狗追出一里开外。”说起那次的耻辱,周睿仍记忆犹新。

  初期拜访的20家工厂,没有一家愿意和他们交流,生怕被他们偷师学艺。团队的成员有的泄气了,问这样做到底值不值?

  周睿说:“被人家赶出来,是因为我们的诚意没有被别人体会到,如果拜访到60家,还没有人接纳我们,我们就收山!”

  他们拜访到第31家工厂的时候就遇到了贵人——一位好心的工厂老板听说他们的来意后,与他们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带他们参观了工厂。

  为了吃透眼镜制造的流程和工艺,他们又提出在老板的工厂实习一个月,也得到了他的慷慨应允。有了突破口之后,这位老板又介绍了几家熟识的其它眼镜配件厂。在这些工厂里,周睿和自己的团队如饥似渴地学习本领,他们由此开始告别“门外汉”的尴尬境地。

  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眼镜品牌

  为了省钱,他们每天和眼镜厂的工人一样,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里,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和室友们的鼾声,在极度疲劳中记录和思考当天的收获。

  在这期间,他还遭遇了合伙人散伙、核心员工离职等“意外事件”,是内心的信念支持他走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周睿和做产品的同事花了半年的时间泡在各种眼镜工厂拜师学艺,梳理出了眼镜的很多问题。例如:夹脸的问题,难道眼镜夹脸是不可避免的吗?当你带上一副好眼镜时,发黄的鼻托的确有损形象,有没有让鼻托不发黄的技术呢?

  半年后,周睿和团队找到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了近100个质量点后,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眼镜品牌——惟妙眼镜。

  通过“互联网死嗑产品”,周睿和团队把品牌眼镜店4000元一副的眼镜价格做到了800元。今年,惟妙眼镜在重庆之外的5个城市开了店,由于品质有保证、价格有优势,这些店开业的当月就实现了盈利,引来不少人要求合作。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