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要闻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西南地区最大的客运枢纽系统——重庆西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将于近期正式开通运行。

  通讯员 卞冲 摄

  1月8日,北斗开放实验室重庆分实验室在沙坪坝区正式授牌。 通讯员 何超 摄

  去年11月8日,包括潍柴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御芯微物联网等8个高科技项目与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签约;去年12月7日,代表全国新能源汽车最高研发和生产制造水平的小康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基地等6个项目也集中落户沙坪坝区;今年1月8日,北斗物联全球发布会暨物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圆满召开,产自沙坪坝工业园区的基于北斗精准定位的三款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全球首发,北斗(重庆)开放实验室正式运行……这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体现了沙坪坝区全力打造重庆科技创新城的信心和决心。

  步入新时代,作为全市科教文化大区的沙坪坝区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发展上档升级?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沙坪坝区委书记王越。

  加快建设成重庆最具活力研发机构的聚集地

  重庆日报: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决定,沙坪坝区如何制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王越:市委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实施“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沙坪坝区拥有不少市级重要战略资源和重点项目布局,这一系列任务都能在沙坪坝区找到很好的结合点和落脚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对标对表,制定了区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改造提升、军民融合发展、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八项行动计划”和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打好扶贫帮困攻坚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项攻坚战”。我们将吃透政策精神,编制好实施方案,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每项任务都在沙坪坝区得到落实。

  重庆日报:沙坪坝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放在“八项行动计划”之首,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

  王越:作为重庆科教文化大区的沙坪坝区,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全区正充分整合利用大学城高校、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等独特优势资源,加快建设成重庆最具活力研发机构的聚集地。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以智能化为引领,培育以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装备制造、现代服务、政府管理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继续培育引进一批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校 研发机构 创新服务平台 高新技术企业”四位一体创新生态链。三是加强市场资源的聚集和整合,让企业和大学、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互动关系。四是继续完善“沙磁英才”“沙磁工匠”“科技型企业人才扶持政策”等人才政策体系。未来还要优化创业扶持、留居入籍、服务养老、子女就学等配套政策,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努力建设成为全市开放的重要窗口

  重庆日报:开放发展一直是沙坪坝区发展的独特优势。去年4月重庆自贸区(西永片区)正式挂牌,沙坪坝区的西部物流园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请问沙坪坝区围绕推进自贸区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王越: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西永片区)的正式挂牌,为沙坪坝区的开放发展工作再添强劲动力。我们围绕“通道、口岸、平台、主体、环境”五大重点,不断拓展开放通道,不断完善开放口岸,不断提升开放平台,不断壮大开放主体,不断优化开放环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7年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63班,提前两个月完成开行500列的年度目标任务。“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共开行48班,并实现1周3班常态化运行。我们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大力推行“26证合一”,深化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改革,将企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由190个工作日减至27个工作日,大幅提升了行政效率。引入全国首个“美元快付”项目和市级物流供应链金融平台落户,2017年沙坪坝区进出口总额突破1840亿元,占全市比重43%。在探索陆上贸易规则方面、铁路运单物权化方面也有了初步进展,中欧班列(重庆)提单被德国银行授权认可作为信用证。

  重庆日报:下一步沙坪坝区将如何继续实施扩大开放战略?

  王越:我们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物流园为重点,抓住“拓展通道、完善口岸、提升平台、壮大主体、优化环境”五大关键重点,努力建设成为全市开放的重要窗口。具体而言,一要狠抓制度创新,营造开放环境。继续深化陆上贸易规则、铁路运单物权化、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放管服”等方面的工作。二要狠抓通道口岸平台建设,夯实开放基础。加快“中欧班列(重庆)”市场化,提升“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运营能力,加速“渝满俄”常态化,加快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产业集聚,提升开放实效。围绕口岸优势、通道优势、制度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现代物流“三位一体”大产业链。

  弥补交通“短板” 塑造城市新形象

  重庆日报:近年来沙坪坝区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和全国文明城区,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请问未来在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新思路和新措施?

  王越:必须承认,这些年沙坪坝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多,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经过三年努力,去年6月我们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城市环境极大改善。下一步我们将把城市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区成果,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常态长效机制,统筹推进以大学城为主的重庆科技创新城、以物流园为主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重庆西站和成渝客运专线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两站”为主的高铁经济区、以“沙磁”和“井双”为主的滨江产城融合发展区、以“两山”为主的城乡融合发展区五大重点板块开发建设,不断提升沙坪坝区的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重庆日报:沙坪坝区交通拥堵、停车难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此将如何解决?

  王越:交通拥堵、停车难已经成为沙坪坝区城市建设的突出短板,尤其是重庆西站、成渝客运专线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投用,必将带来大量的人流车流,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推动交通路网建设作为沙坪坝区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落实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至2019年三年内计划建设交通项目201个,2019年底前建设约40个公共停车库,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数1.5万个,启动建设城市道路交通项目120个,总里程约307公里,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加快推进轨道“P R”换乘枢纽建设,扎实做好重庆西站、成渝客运专线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行的交通组织和配套管理工作,着力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

  去年11月8日,包括潍柴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御芯微物联网等8个高科技项目与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签约;去年12月7日,代表全国新能源汽车最高研发和生产制造水平的小康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基地等6个项目也集中落户沙坪坝区;今年1月8日,北斗物联全球发布会暨物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圆满召开,产自沙坪坝工业园区的基于北斗精准定位的三款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全球首发,北斗(重庆)开放实验室正式运行……这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体现了沙坪坝区全力打造重庆科技创新城的信心和决心。

  步入新时代,作为全市科教文化大区的沙坪坝区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发展上档升级?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沙坪坝区委书记王越。

  加快建设成重庆最具活力研发机构的聚集地

  重庆日报: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决定,沙坪坝区如何制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王越:市委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实施“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沙坪坝区拥有不少市级重要战略资源和重点项目布局,这一系列任务都能在沙坪坝区找到很好的结合点和落脚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对标对表,制定了区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改造提升、军民融合发展、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八项行动计划”和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打好扶贫帮困攻坚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项攻坚战”。我们将吃透政策精神,编制好实施方案,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每项任务都在沙坪坝区得到落实。

  重庆日报:沙坪坝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放在“八项行动计划”之首,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

  王越:作为重庆科教文化大区的沙坪坝区,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全区正充分整合利用大学城高校、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等独特优势资源,加快建设成重庆最具活力研发机构的聚集地。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以智能化为引领,培育以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装备制造、现代服务、政府管理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继续培育引进一批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平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校 研发机构 创新服务平台 高新技术企业”四位一体创新生态链。三是加强市场资源的聚集和整合,让企业和大学、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互动关系。四是继续完善“沙磁英才”“沙磁工匠”“科技型企业人才扶持政策”等人才政策体系。未来还要优化创业扶持、留居入籍、服务养老、子女就学等配套政策,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努力建设成为全市开放的重要窗口

  重庆日报:开放发展一直是沙坪坝区发展的独特优势。去年4月重庆自贸区(西永片区)正式挂牌,沙坪坝区的西部物流园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请问沙坪坝区围绕推进自贸区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王越: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西永片区)的正式挂牌,为沙坪坝区的开放发展工作再添强劲动力。我们围绕“通道、口岸、平台、主体、环境”五大重点,不断拓展开放通道,不断完善开放口岸,不断提升开放平台,不断壮大开放主体,不断优化开放环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7年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63班,提前两个月完成开行500列的年度目标任务。“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共开行48班,并实现1周3班常态化运行。我们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大力推行“26证合一”,深化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改革,将企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由190个工作日减至27个工作日,大幅提升了行政效率。引入全国首个“美元快付”项目和市级物流供应链金融平台落户,2017年沙坪坝区进出口总额突破1840亿元,占全市比重43%。在探索陆上贸易规则方面、铁路运单物权化方面也有了初步进展,中欧班列(重庆)提单被德国银行授权认可作为信用证。

  重庆日报:下一步沙坪坝区将如何继续实施扩大开放战略?

  王越:我们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物流园为重点,抓住“拓展通道、完善口岸、提升平台、壮大主体、优化环境”五大关键重点,努力建设成为全市开放的重要窗口。具体而言,一要狠抓制度创新,营造开放环境。继续深化陆上贸易规则、铁路运单物权化、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放管服”等方面的工作。二要狠抓通道口岸平台建设,夯实开放基础。加快“中欧班列(重庆)”市场化,提升“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运营能力,加速“渝满俄”常态化,加快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产业集聚,提升开放实效。围绕口岸优势、通道优势、制度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现代物流“三位一体”大产业链。

  弥补交通“短板” 塑造城市新形象

  重庆日报:近年来沙坪坝区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和全国文明城区,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请问未来在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新思路和新措施?

  王越:必须承认,这些年沙坪坝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多,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经过三年努力,去年6月我们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城市环境极大改善。下一步我们将把城市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区成果,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常态长效机制,统筹推进以大学城为主的重庆科技创新城、以物流园为主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重庆西站和成渝客运专线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两站”为主的高铁经济区、以“沙磁”和“井双”为主的滨江产城融合发展区、以“两山”为主的城乡融合发展区五大重点板块开发建设,不断提升沙坪坝区的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重庆日报:沙坪坝区交通拥堵、停车难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此将如何解决?

  王越:交通拥堵、停车难已经成为沙坪坝区城市建设的突出短板,尤其是重庆西站、成渝客运专线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投用,必将带来大量的人流车流,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推动交通路网建设作为沙坪坝区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落实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至2019年三年内计划建设交通项目201个,2019年底前建设约40个公共停车库,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数1.5万个,启动建设城市道路交通项目120个,总里程约307公里,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加快推进轨道“P R”换乘枢纽建设,扎实做好重庆西站、成渝客运专线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行的交通组织和配套管理工作,着力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

编辑:官粳人